:::
南部

【屏東縣】聽河流說屏東的故事

南部
水環境藍帶與綠帶再生

  每座偉大城市,都有偉大的河川孕育文化,屏東市也不例外。屏東市區有萬年溪、殺蛇溪流經其中,兩條河流都伴隨著經濟發展,就像台灣甚至全世界其他城市的河川一樣,被烏黑惡臭的工業、畜牧及家庭廢水汙染。
  民國84年間,縣府決定為萬年溪立柱加蓋,來減少這條萬年溪所帶來的惡臭環境影響並增加車流量,但在加蓋近兩百公尺後,卻激發了地方抗爭而停工,綿延三、四公里懸於河道上的墩柱,十多年來成了都市裡最奇特的景觀,也激發縣府重新打造新水域環境。

  縣府於民國 96 年至 103 年完成主河岸之景觀改造,並於 106 年開始著手段設計並執行萬年溪下游沿線之「復興與萬年」兩座老舊公園的水環境空間營造,目前呈現第一段成果。
  藉由先前萬年溪整治經驗,打造「殺蛇溪-生活心樂章計畫」,創造一鐵四溪的水岸文化生活圈,以低碳漫活、生態綠廊、休閒觀光、門戶意象等主要訴求,屏東縣屏東市鐵道沿線周邊及萬年溪、牛稠溪沿岸、高屏溪流域、殺蛇溪。
  藉由縣府多年來與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協商,得以開放長年封閉且富有大量生態、文化歷史、產業等重要環境資源的市民公園區域,本計畫更爭取到南側殺蛇溪沿岸土地之使用權,這小小的一步,殺蛇溪是屏東工業化、近代化的場域,日治初期日本人在此設立新式糖廠和酒精工廠,戰後又有屏東工業區、屏東紙漿廠設立於此,整個河域嚴重汙染,後因糖業、紙業產業式微,83年關廠其土地荒廢至今,為使重地再生。
  整合既有開放空間,提升閒置空間使用率及空間再造,整合文化歷史資源、自然資源,透過人本交通與自行車道設置,創造連接既有開放空間之友善接連界面,同時提升地區觀光旅遊效益。在107年利用舊紙漿廠廠區完成1座9公頃的縣民公園,目前正進行打造20公頃綠水園區,期待殺蛇溪再一次蛻變,成為屏東市區新核心。